但是,做定制這么久,你知道西裝真正的起源嗎?
目前流傳的西裝起源有兩個。一種說法是西裝由西歐的漁民制作而成,他們靠海為生,為了活動方便而設計出了這種方便的服裝;另一種說法是西裝源自于英國王室的傳統服裝,英國王室傳統服裝與現代西裝極為相似,都是由上衣、背心和褲子組成,同一面料成套搭配的三件套裝。
17世紀后半葉,里戈曾為路易十四創作過一副著名肖像,畫中路易十四所穿外衣“Justaucorps(究斯特克爾)”即為現代西裝的原型。


1670至1675年間,克羅地亞輕騎兵作為路易十四的近衛兵在巴黎服役。他們被稱為“克拉巴特近衛兵”,其脖子上系一條亞麻布引起人們的模仿,成為男裝領口不可缺少的裝飾物,這就是現代領帶的始祖“克拉巴特”。


乍一看好像相差很遠,但西裝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經歷了許多時代的變遷。
標準西裝則是在休息室獲取的靈感。
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上層社會有許多禮儀講究,男士必須穿燕尾服出席社交活動,但在晚宴過后男士們聚在餐廳旁的休息室小憩時,那筆挺的緊包身體的燕尾服就顯得不合時宜。于是,一種寬松的無尾茄克就作為休息室專用的衣服登上歷史的舞臺——這就是“拉翁基·茄克”。


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這種茄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限于休息或郊游、散步等休閑時穿用。
十九世紀后半葉,這種茄克上升為男裝中一個重要品種,這時的西裝就已經跟現代西裝很接近了。


接下來就是西裝在中國的發展了。中國第一套國產西裝誕生于清末,是“紅幫裁縫”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錫麟制作的。
徐錫麟于1903年在日本大阪與王睿謨相識,彼時,王睿謨正在日本學習西裝工藝的寧波裁縫,次年,徐錫麟回國,在上海王睿謨開設的王榮泰西服店定制西服。
王睿謨花了三天三夜時間,用手工一針一線縫制出中國第一套國產西裝,在當時的情況下,其工藝未必超得過西方國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顯示出“紅幫裁縫”的高超工藝,成為中國西裝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1911年,民國政府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
1919年后,西服作為新文化的象征漸漸在中國得以流行。
1930年后,中國西裝加工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上海、哈爾濱等城市出現一些專做高級西裝和禮服的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藝聞名國內外。
改革開放以后,西裝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涌進中國,一股“西裝熱”席卷中華大地。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成立了眾多的西裝工廠,并逐步在溫州、山東等地形成西裝生產基地,中國也出現了一批西裝品牌。
到2000年以后,由于國際市場的變化,中國的西裝生產出現了下滑。
近年來,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的西裝產業正在快速從批量化生產往定制化生產方向轉變,并出現了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征:
一是數字化樣版的應用從密集號型往一人一版方向發展,
二是基于智能化應用的柔性化生產正在取代傳統的剛性化流水線模式,
三是互聯網正在快速普及,改變著傳統的服裝產業模式。



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 在線咨詢
  • 官方微信
  • 在線預約
  • 查看門店